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筑牢实验室安全防线,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与校园和谐稳定,4月23日,医学检验学院精心组织全体教师,通过线上的方式,全程参与2025年度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培训会。本次培训会由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高等教育司联合主办,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
培训伊始,教育部相关领导立足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局,对2025年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战略部署。领导强调,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核心载体,其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与科技创新成效,各高校必须将实验室安全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扎实推进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随后,来自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领域的权威专家依次登台,围绕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展开深度解读。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的解读中,专家从规范出台的背景与意义入手,结合医学检验学科特点,详细剖析了规范中对实验场所布局、仪器设备操作、危险化学品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专家指出,医学检验实验室涉及生物样本、化学试剂等多种风险源,必须严格遵循规范,细化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
针对《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专家引入大量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科学划分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并制定差异化的管理策略。专家强调,医学检验学院应结合自身实验室功能与使用频率,精准定位风险等级,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而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2025年)》的解读环节,专家逐条分析检查项目,着重强调了电气安全、消防安全、生物安全等关键领域的检查要点,为学院后续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方向。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医学检验学院的教师们展现出高度的学习热情。培训结束后,学院随即组织了分组研讨活动。教师们踊跃发言,分享学习心得。有的教师表示:“通过此次培训,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建设、人员培训、文化培育等多方面协同发力。”还有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实际,提出了改进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具体建议。
长期以来,医学检验学院始终将实验室安全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学院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此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国家级专业培训,是学院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未来,医学检验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学院将结合培训内容,对现有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确保制度更加科学、规范、可操作;另一方面,将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安全检查机制,做到隐患早发现、早整改。同时,学院还计划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活动,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主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重安全”的良好氛围,切实为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筑牢安全屏障,为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