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学院
|收藏|设为首页
党建工作
【两学一做】把十九大精神贯彻到干部工作中
发布时间:2017-12-12 浏览次数:344

    党的十九大对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大部署,对新时代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干部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特殊组成部分,始终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既是关乎擘画十九大宏伟蓝图的战略命题,也是关乎党的事业接续发展的永恒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求各级干部有新状态、新作为、新本领,加快培养造就一支“使命、担当、本领”相匹配的干部队伍。要真正实现这种匹配,仅有抽象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突出政治标准,结合地方实际,清晰界定新的使命责任下“高素质专业化”的具体内涵,并转化为具象的标准、鲜明的导向,从而不断催生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好干部。

    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完全胜任新时代的新使命上。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们党开创了一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中国道路,实现了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其背后无不彰显着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作用。党员干部有创造力,党才有生命力;干部队伍有智慧,我们才能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从工作实际看,高素质的干部至少应具备三种禀赋:一有理想家的气象。很多聪明人之所以未能做成大事,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情怀问题。有情怀才会有格局、有激情、有动力,才能跳出一己得失,找到明确务实的从政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一个人只有确立了崇高的理想,其精神才能强大、追求才能执著。二是有政治家的气度。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干部面对的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唯有讲政治、讲忠诚、讲大局,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度改革创新,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气度选贤用能,才能更好地承载历史使命、创造崭新业绩。三是有企业家的气质顺应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关键在于破除计划经济惯性思维,善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而企业家创新、务实、权变的成事之法,无疑是各级干部可供鉴取的有益财富。

    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自觉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上。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盛世无不吏治昌明、官风清正,反之则是纲纪废弛、衰败不堪,甚至走向灭亡,正所谓“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各级干部必须自觉践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这个“自觉践行”,首先是政治自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上树信仰高线、中立价值坐标、下划红线底线,不当“两面派”、不做“墙头草”,涵养有风骨、有境界的政治人格。其次是责任自觉,深刻认识“四个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四个危险”的尖锐性严峻性,切实把“忧党忧在难处、管党管在实处”的使命和担当牢记心中、扛在肩头。再次是行动自觉,把纪律规矩内化为自身素养、转化为思维模式、上升为自觉自为,大道谋事、正路做事,真正做到不忘初心、不违本心、不负真心。

    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全力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上。做官是做事的杠杆,岗位是事业的平台。干部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追求政绩当然重要,但群众生活美好比这更重要。高素质的干部,一定是“以百姓心为心”的干部,一定是把事业追求镌刻在群众期盼之中,让群众日益享受到更高质量和品质的生活。十九大作出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固然有一个地方区位条件、自然禀赋、发展基础等客观方面的制约因素,但也与一些干部初心偏离、宗旨弱化紧密相关。这就要求各级干部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民的价值取向、民生优先的行动指向、民意为重的评价导向,补好民生“欠账”、不欠民生“新账”、算好民心“大账”。可以说,干部最大的成功和幸福,是成为一个百姓念念不忘的人、一个离任后还能留下些许印记的人。